超能勇士游戏 时隔20年重返荧屏的《超能勇士》,你小时候看明白了吗?
国内的小观众,当年或许都不知道《超能勇士》和《猛兽侠》与“变形金刚”的关系。
90年代初,《变形金刚》系列面对着美国市场正踟躇难行。被称为《变形金刚G1》的初代动画曾一度大获成功,让售卖变形金刚玩具的孩之宝公司赚得盆满钵满,但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,随着98集的剧集画上句点,这个品牌迅速没落。
孩之宝采取了些“抢救”措施:先是把前四季的内容剪辑出了“第五季”,接着又推出了所谓的“G2”系列,结果播出的动画只是加了个CGI片头,实际内容依旧是G1的剪辑。
甚至这段片头也是来自于电视广告的重复利用
这一系列“炒冷饭”操作的结果自然是雪上加霜,《变形金刚》系列就此沉沦也不会令人意外。进退两难的孩之宝将这烫手山芋扔给了新收购的子公司Kenner,让他们拿出一个能重铸《变形金刚》辉煌的新企划来……
在此时的中国,《变形金刚》系列同样面对着巨大的压力,但不是因为遇冷,而是过火。
自1988年被上海电视台引进以来,《变形金刚》在80、90后城市孩童之间的流行程度足以用狂潮形容,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正是它随后遭遇的“围攻”——1989年2月18日新华社报道,20位人大常委建议停播《变形金刚》。
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《变形金刚》在各类报纸上遭到口诛笔伐,其“罪名”包括宣扬暴力、鼓动消费、外汇流失乃至化用“金刚”一词有悖于传统文化……
在这些报道里,“变现金刚”也曾被比作鸦片
电视台们据理力争,并没有直接停播动画,但还是降低了播放频率,《变形金刚》在国内的热潮也逐渐降温。
大洋彼岸力图复兴《变形金刚》的Kenner最终在1996年推出了一套全新剧集,名为《野兽战争》(Beast Wars: Transformers),这部完全由CGI制作的作品既是《变形金刚G1》的续作,又是它的前传。这部作品最终大获成功,在播出三季后它又迎来了自身的续作《兽械争霸》(Beast Machines: Transformers)。
《Beast Wars》(左)与《Beast Machines》(右)
几年过去,这两部作品也经由深圳电视台引进了中国内地,此时新一代的小观众对于《变形金刚》早已是只闻其名。或许正是惮于过去的风波,这次的片名和剧中的名词都采用了与前作完全无关的翻译方式,使得大多观众都没有意识到其与“变形金刚”之间的关联。
在内地播出时,它们所广为人知的名字就是《超能勇士》和《猛兽侠》(分别对应《野兽战争》和《兽械争霸》,下文中均以动画译名作为作品称谓)。
1
以如今的目光审视,《超能勇士》和《猛兽侠》里的人物建模与动作调试早已略显粗糙僵硬,甚至有几分像是“学动画三年的朋友”交出来的作品。
但对于当年的小观众而言,这样全3D的动画在电视荧屏上绝对属于独一档的作品,光泽的金属质感和流畅的变身动作,视觉冲击力绝不亚于多年后变形金刚们在真人电影里的出场。
《超能勇士》里的变身既迅速又富含细节,配合CGI画面有一种真实感
对比同一年诞生的国产3D动画《太空特警》,就能直观地感受到《超能勇士》的画面有多超前:
《太空特警》里充斥着大量意味不明的重复镜头,甚至能诱发3D眩晕
别说是国产动画,就算是发达的日本动画业,1999年的《数码宝贝大冒险》也只有在究极进化才用上了一些CGI镜头,质感比起全程3D的《超能勇士》并没有显著的提升。
这在当年看来也已经是相当酷炫的画面
尽管并非最早的3D动画连续剧,但《超能勇士》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,剧中角色们已经可以通过动作和表情来生动地演绎剧情,而不再是简单重复几个固定模组。动画的设计师也凭此获得了日间艾美奖的动画杰出成就奖。
突破性的技术表现背后则是高昂的成本。传统的手绘动画要加一个人物不过是添几笔的事儿,可CGI动画里每一个角色都需要进行的独立设计和建模,这也反过来影响了《超能勇士》的剧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