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3-29人气:6
补短板项目投资成果丰硕
去年,我省加快了18个关键短板项目的推进,这些项目涵盖信息基础设施等前沿领域。投资总额达到了3412亿元,超出了年度计划的115.4%。特别在基础设施领域,投资显著提高了整体配套设施的水平。以某新建信息网络项目为例,它迅速增强了周边地区的网络覆盖,切实发挥了弥补短板的效果。
多个领域共51个项目面向公众推介,吸引了众多民间资本投入。其中,已有17个项目成功引入178亿元民间资金,此举不仅丰富了融资途径,也激活了市场动能。以交通领域为例,某项目的民间资本参与显著提升了建设进度。
把握大湾区历史机遇
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消息频传,基础设施的“硬连接”和机制的“软连接”工作不断深入。省发改委紧紧把握这一重要时机,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共同努力。他们通过制定规划、策划政策、建立机制,为大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例如,在规划阶段就先行一步,把握住了发展的主动权。
精准理解国家为大湾区设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,将规则衔接作为核心。省发改委协助国家迅速制定多项专项计划,包括基础设施和城际铁路等。这些计划为湾区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指引,并推动了三地资源的有效分配。
解决大湾区突出问题
为了解决影响大湾区发展的30个关键问题,省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35项措施。这些措施涉及范围广泛,包括多个领域。比如,促进港澳居民跨境往来和个税政策的调整,实施了中央关于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,提升了港澳同胞对大湾区归属感的认同。
全力支持国家研究并制定相关政策,旨在简化港澳居民回乡证在内地使用流程,以及实施个人所得税差额补贴。这些政策的实施,显著提升了港澳人士在大湾区的生活和工作便利性。比如,个税补贴的推出,减轻了港澳高端人才在湾区的经济压力,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前来就业。
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
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加速推进关键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。东莞的散裂中子源项目等众多项目正发挥着关键作用。这些项目有效增强了湾区的科技创新实力,为区域创新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。以散裂中子源为例,其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。
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先行先试,整合了双方科技资源,促进了技术交流与合作。众多科技企业在此找到了更佳的发展机会,助力大湾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地位攀升。
推进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
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承担起省“一带一路”办公室的职责,编制了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。境外园区建设步伐加快,如中沙吉赞产业集聚区等已取得显著成效。中沙吉赞产业集聚区被纳入国家重点培育的产能合作示范区,中新广州知识城也晋升为国家级的双边合作项目,中欧班列的运行已实现常态化。
我省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了7.3%,这一成绩已连续三年在全国各省市中“一带一路”参与度指数上名列前茅。由此可见,我省在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,对推动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贡献良多。
多领域改革发展并进
加强改革的整体规划与协调,促使广州、汕头、东莞三地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试点计划。这些计划改善了当地的商业环境,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。以某企业为例,在优化商业环境之后,其办事效率显著提升,运营成本也相应减少。
积极推动农村振兴与城市新型发展。负责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,推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体制的改革。发布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,我省居民城镇化比例达到70.7%。此外,还助力革命老区的发展,制定相应规划并协助国家制定政策。
广东在这些领域积累的教训,对其他地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点?快来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!别忘记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本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